【軸承網(wǎng)】 SKF軸承裝配的一般過程和要求
SKF軸承裝配的主要特點和一般過程
一般認為滾動軸承是由六部分組成:外圍(座圈)、內(nèi)圈(軸圈)、滾動體、保持架、密封和潤滑。滾動軸承的裝配,基本分為子個步驟:第一步是將內(nèi)圈、外圈和滾動體進行選配,保證它們之間的某種配合關系,如保證軸承應具有一定的游隙值或公稱寬度符合一定的公差要求等;第二步是組裝保持架,或鉚接.或使保持架產(chǎn)生某種塑性變形,以便把滾動體分置在軸承的套圍內(nèi),使其旋轉靈活且不至于散落、以利于滾動軸承能夠在各種機械中的安裝和使用;第三步是注脂和加裝密封裝置。當然,類似于無保持架軸承等情況,第二、三步可以沒有。
軸承的徑向游隙和公稱寬度是成套袖承的重要參數(shù),影響滾動軸承徑向游隙或公稱寬度公差的主要因素有內(nèi)、外套因滾道的直徑偏差及滾動體的直徑偏差等。在我國,滾動軸承的徑向游隙值及公稱寬度的公差值已經(jīng)大部分標準化,井規(guī)定在相應的國家標準和行業(yè)標準中。
以中小型深溝球軸承為例,其徑向游隙公差范圍為o.01一o.凹mm,在我國目前滾動軸承成批量生產(chǎn)的情況下,其軸承零件工作表面精加工的經(jīng)濟精度的誤差范圍多在o.01一o.03mm。這樣的制造誤差決皮了滾動軸承的裝配不能像一般機械裝配那樣進行隨意裝配,必須獨辟暖徑,為此滾動軸承裝配中采用了選配的方法,這也說明裝配能力和水平與磨加工的水平是密切相關的。所謂選配,即滾動軸承選擇配套的過程,就是將內(nèi)、外套圍的滾道直徑尺寸控制在其公差范圍以內(nèi),再按照一定的尺寸差分為若干組,利用波動體的直徑尺寸分組公差,將相應的內(nèi)、外套圈及滾動體相互選擇配合,以達到規(guī)定的游隙或公稱寬度的公差值要求。滾動體的直徑尺寸分組差按照有關標淮的規(guī)定,已經(jīng)在其制造車間經(jīng)過分選機分選好,或者直接采購拿來使用。
在軸承的游隙值經(jīng)過選配符合規(guī)定要求之后,即可進行軸承的裝配。一般軸承的裝配過程,就是利用保持架將滾動體予以限制,使?jié)L動體既能夠靈活轉動,又不至于過分集中或散落,從而使軸承成為一個部件c保持架的裝配方法根據(jù)種類也不盡相同,一般需要采用相應的工具或模具,并借助壓力饑、電鉚機、氣壓機、電焊機等設備,進行鉚接、彎爪、壓印、鋇口、焊接等操作過程。
在軸承的整個裝配過程中或裝配后.還伴隨有大量的檢驗過程要進行。其中,有些是對軸承裝配工序質(zhì)量的檢驗,有些是對軸承成品質(zhì)量指標的檢驗,這些檢驗是十分必要和嚴格的。 經(jīng)過成品檢驗合格后的軸承,8S夠涂油、包裝出廠,對于成品軸承的涂油、包裝工序,則可田地制宜,各有所長。例如,在機械化程度較高的裝配車間或生產(chǎn)線上,涂油、包裝過程一般也是自動進行的,其質(zhì)量較好,生產(chǎn)效率很高。在生產(chǎn)條件一般的中、小批量的裝配車間小,也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機械化的清洗和涂油過程。但在條件較差的小批量生產(chǎn)廠及某些小廠,涂油、包裝則還處于手工勞動的階段c
經(jīng)過檢驗合格后的內(nèi)圈、外閣、滾動體和保持架,進入軸承裝配車間進行裝配.無密封軸承裝配生產(chǎn)的主要過程如下:
零件退磁、清洗一內(nèi)、外國滾道尺寸及滾動體直徑尺寸進行分組選別一合套i組裝保持架成品檢驗一退磁、清洗i涂油、包裝、人成品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