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軸承網】 fiogf49gjkf0d
文章來自: 中國新聞網
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系訪問市民,近30%認為精神病病因與命運、風水、因果有關。
中國新聞網10月16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很多人把精神病患者“標簽化”,調查發(fā)現:有15%受訪者對精神病患者很抗拒,其中逾半受訪者不愿與精神病患者同住一大廈,更有3成認為精神病與命運、風水及因果有關。有學者說,“標簽化”不僅擴大市民與精神病患者的社會距離,更減低市民受精神困擾時的求助意圖,影響治療。
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系于05至06年訪問941個市民,其中15%受訪者屬于高標簽組別,他們對精神病認知比低標簽組更負面、歧視更嚴重,接納度更低。在高標簽組別中,逾半受訪者不愿意與精神病患者同住一大廈,或工作同一機構、有約8成不會出租單位予精神病康復者,近30%認為精神病病因與命運、風水、因果有關。
反觀低標簽組別,有近70%受訪者愿意與精神病患者同住一大廈,約66%愿意與精神病患者做朋友。中文大學心理學系助理教授麥穎思稱,卷標現象正顯示市民對精神病的負面認識,存在偏見及歧視。她稱,標簽效應不但擴大市民與精神病患者的社會距離,亦減低市民受精神困擾時的求助意圖,阻礙患者及早得到治療。
張妙清認為,首要任務是向公眾灌輸有關精神病正確的知識及改變市民受傳統(tǒng)影響的信念,同時要提供市民與精神病患者接觸的機會。中大心理學系正籌備免費向全港中學派發(fā)一套認識精神病的教材,包括短片光盤、簡報、數據冊及教師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