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ogf49gjkf0d
一、工藝流程取活→檢查材料→裝卡→烘干→預熱→加熱→冷卻→油(熱校)或分級(清洗)或等溫(清洗)→中檢→回火→清洗→噴砂→防銹→校直→終檢。二、工藝操作(1)取活時看清圖樣,清查數(shù)量,檢查材料,看清焊縫位置,確定淬火冷卻方式,輕拿輕放。(2)選擇卡具的原則: a.使刀具在加熱過程中均勻受熱。 b.細桿、易彎曲的刀具要吊掛。 c.刀具在操作過程中能保持平衡。 d.據(jù)刀具的加熱部位選擇合理的卡具。 f.對不能裝夾的刀具,采用鐵絲捆緊,注意鐵絲在高溫下不被拉斷。(3)在中溫鹽浴爐預熱: a.預熱溫度:800-850℃。 b.預熱時間:為高溫加熱時間的2-3倍。 c.車刨刀坯,允許在箱式電爐中預熱,時間為40-60min。 d.一般刀具預熱長度超過焊縫20mm左右。 e.爐內卡具以2-4卡為宜。(4)在高溫鹽爐中加熱: a.加熱溫度: 1270-1300℃(W18Cr4V) 1220-1250℃(W6Mo5Cr4V2) 1250-1270℃(W9Mo3Cr4V)(5)冷卻方式如下: a.油冷:適用于焊形簡單的刀具,如車刀、刨刀、刀頭以及需要熱校的刀具。方法:刀具由高溫鹽爐取出,適當油冷后淬入無水份油中,冷至450℃左右出油。 b.分級:適用于一般刀具。方法:刀具由高溫鹽爐中取出后,放入分級鹽爐停留,停留時間相當于加熱時間,然后空冷,分級溫度550-600℃。 c.等溫:適用于細桿狀易彎曲刀具、片銑刀及形狀復雜極易變形或開裂的刀具。方法:從分級鹽浴取出后放入等溫爐中停留2-3h,等溫溫度為(280±10)℃。 e.注意事項: ①刀具必須冷至室溫后才能進行清洗。 ②對于容易變形的分級刀具應清洗后及時卸下。 ③淬火后的刀具應輕拿輕放,以免碰壞、碰缺。(6)回火:在硝鹽爐中進行。 a.回火溫度(560±10)℃,正式回火前須對爐溫進行校驗。 b.時間:儀表到溫后計時。裝卡刀具:30min,裝桶刀具:60-90min。 c.回火方式,一般刀具裝回火桶或分層回火框架,短小刀具(絲錐、成形車刀、立銑刀等),采用裝桶回火時,桶中需加芯子。芯子規(guī)格:Ф100mm×500mm?;鼗鹜耙?guī)格:Ф400mm×500mm。易變形桿狀刀具宜采用吊掛回火;易變形片狀刀且宜采用回火夾具。 e.回火次數(shù):一般刀具三次,等溫刀具四次,再次回火前刀具必須冷透至室溫。 f.注意事項: ①分級或油冷的刀具當天要回火。 ②回火后由操作者通知金相檢驗回火程度。 ③對于確認為回火不足者,需要再次進行回火。三、 高速鋼采用一次回火新工藝(機用鋸條) W9Mo3Cr4V:1280℃×40s,560×1h;W18Cr4V:1310℃×20s,560×1h; 提高淬火溫度,縮短保溫時間,細化高速鋼晶粒,組織中出現(xiàn)位錯馬氏體,改變原單一孿晶馬氏體組織,減少了孿晶馬氏體相對含量,可改善高速鋼強韌性。 g.脫氧操作的規(guī)程 ①脫氧溫度:高溫爐:1280℃左右;中溫爐:880-900℃ ②脫氧劑:外購成品脫氧劑。 ③每次加入量:1kg。 ④高溫爐首次脫氧后送檢樣品,化驗氧化物含量:w(BaO)≤0.5%w(FeO)≤0.5%。 ⑤脫氧操作時關風機,徐徐加入脫氧劑并進行攪拌脫氧后10min才能進行生產(chǎn)。(3)高溫鹽爐測溫 a.淬火前由儀表員用標準儀器校驗爐溫。 b.金相校驗爐溫,金相試塊:Ф10mm×15mm,加熱時間:2min。(4)可控硅的使用 a.啟動前檢查儀表各部位是否正常。 b.啟動時應合手動,可控硅控制電流不超過10A,調壓器一次電流不超過150A. c.調壓器長時間工作最大電流為220A. d.調節(jié)溫度升溫時應手動控制電流不超過15A. e.正常工作時應合自動。 f.為操作方便,工作時應先使用高溫,然后逐步降溫使用。(5)鹽浴成分的調整 a.定期對鹽浴成分進行分析,一般每月二次,根據(jù)分析結果對鹽浴成分進行調整和補充。 b.定期對鹽浴中的氧化物含量進行分析,根據(jù)化驗結果增減脫氧次數(shù)。中溫爐:每月一次;高溫爐:每月二次。 c.硝鹽和堿浴中的含水量對零件的冷卻能力影響很大。分級硝鹽槽和堿槽的含水量w(H2O)為6%。